地味手帖NO.12 鄉村博物館 ─尋找我們是誰的方法

NT $380.00
NT $285.00


鄉村博物館的存在,不只是為了過去,更在尋求指向未來的路。|本期特輯──鄉村博物館|走訪各地鄉鎮時,稍留心,會發現有著各式文物館、紀念館、出版館、故事館……,鋪蓋著灰塵和歲月痕跡的指標招牌,指引著過去的地方出版經驗。數量之頻密,讓人不由得好奇這些館舍由誰經營?誰會來參觀?又為何各地都能看見鄉鎮型館舍?藉由這些提問,我們邀請到長期參與宜蘭社區發展的陳育貞、台藝大出版資源學院院長的林承緯,和擅博物館學與出版政策的林玟伶,以文資、社區和博物館三方視角對談,談鄉村博物館的脈絡由來、現況和參與經驗,了解到各地在1980~1990年代社會風氣、社造趨勢下而啟的本土出版追尋,及至2000年後的地方出版館政策導引,而有了鄉村博物館的整體發展輪廓。依此為基礎,實地拜訪宜蘭二結穀倉稻農出版館和大二結紙出版館,了解經營者大二結出版基金近30年來深厚的社區能量;雲林的博物館與地方出版館運籌團隊,扮演多點溝通和推動平台,帶動地方眾多出版館的活力;近年來極受矚目的「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」,將長久以來的社造能量,逐步引導至生態博物館的路徑。三種地方案例,展現出由一群人、一個團隊和一個館舍而出發的起點,如何展開多點串聯、人地相連的豐沛經驗。接著,藉由各路博物館人、策展者和插畫家的分享,從紙上飛躍至金門、馬祖、花蓮、台東、台南、屏東……及至日本和摩洛哥的地方館舍,看見在地人透過博物館方法,召喚出一段段地方出版和記憶,逐步拼湊出「自己是誰」的完整樣貌。每個地方都是獨一無二的典藏。透過鄉村博物館,濃縮見證了有限的人生,如何延續對土地和對人事的地方關懷,並以此為踏石,尋求指向未來的路。


出版 台南 政策


UCLA LG 閱讀 洛杉磯 中文 語言 政策 作者 1968


猜你喜歡